查包養網站致敬!山洪中的“逆行者”——山東萊蕪搶險救災采訪見聞_中國網

作者:

分類:

新華社濟南7月24日電(記者邵魯文、葉婧)“警惕腳下!”身側是湍急包養網的水流,腳下是被泥沙亂石覆蓋、已無法辨認的途徑,耳邊是記者之間充滿關切的彼此提示。

7月22日0時至5時,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遭受強降雨天氣過程,最年夜點降雨量達364毫米。受其影響,當地年夜王莊鎮石房子村、朱家峪村四周發生包養行情山洪災害,衡宇被沖毀及損壞、形成人員傷亡。

通向石房子村的途徑已被損毀。新華社記者 邵魯文 攝

7月22日14時許,記者一行到達距離石房子村比來的一個岔路口。正在路口指揮車輛的基層干部告訴記者,岔路下行的路還能通車,但已經被救濟車輛“塞滿”。要抵達石房子村,只能選擇走岔路下行的路,但途徑損毀嚴重,已不具備車輛通行才能,只能步行前去。

此時,距離石房子村仍有近五公里。記者沒有猶豫,拿著相機、攝像機、三腳架、無人機等設備,開始步行前去石房子村。

沿著岔路下行途徑沒走出多遠,映進記者眼簾的是歪曲變形的途徑圍欄、升沉不服的路面,以及與路面齊平的河流水位。行至龍尾水庫處,只見混著黃泥沙的洪流漫過攔水壩傾瀉而下,激蕩出轟鳴的水聲,攔水壩下流不遠處的河流里,堆著幾塊巨石和被洪流沖至此處的年夜樹。

越往石房子村行進,路況越差,有幾處途徑被完整損毀。“路沒了!”面對一段完整塌方的途徑,記者只妙手腳并用地攀爬幾塊巨石繞行,這幾個從山上滾落至此的龐然年夜物似乎在訴說著山洪的威力。

7月22日,救濟人員在濟南市萊蕪區年夜王莊鎮石房子村開展搜救。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

一路上,隨處可見與記者同業的“逆行者”,他們是應急、消防、衛健、電力、通訊、公安等部門的救濟人員,頭頂上還不時有運送救濟物資的直升機飛過。雖分屬分歧部門,但大師帶著同樣的任務,向著統一個目標地前行。

艱難行進了年夜約一個小時,“石房子·石屋人家”的路牌出現在記者眼前。抵達石房子村村口后,記者看到水泥路下水流湍急,村委會辦公室內淤積著十幾厘米厚的泥沙。

再往村莊高處走,記者來到了石房子村受損最嚴重的區域。村干部介紹,清晨兩三點鐘,山洪從村北的山上裹挾著泥沙、山石傾瀉而下,將六七戶平易近宅瞬間沖毀。村黨支部書記張承艾、村干部張承斌等人,自夜間就組織村平易近轉移,天亮后又留在村內幫助救濟,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泥濘與廢墟間跋涉。

災情發生后,山東第一時間成立省市區現場聯合指揮部,調集救濟氣力650余人,在專家現場指導下,全力開展現場搶險、人員搜救、傷員救治、平安排查等任務,及時轉移安頓受災群眾1481人。

由于途徑損毀,新華社記者邵魯文爬上巨石繞行。新華社記者 陳國峰 攝

電力、通訊、途徑被損壞,給救災增加了難度。電力、通訊部門出動專業搶修隊伍,使10個自包養網比擬然村慢慢恢復供電,組織專業氣力應用“三網通”無人機、衛星電話等設備搶修包養網價錢受損通訊設施,陸續恢復受災區域通訊。路況救濟方面,投進裝載機、運輸車等年夜型設備開展途徑搶通任務,部門途徑已恢復臨時通行。

朱家峪村也在本次山洪災害中受損嚴重。要進進這個海拔超過500米的山村,需沿盤猴子路翻越幾嚴重山,今朝盤猴子路已恢復通行。23日下戰書,記者抵達朱家峪村,村平易近已經撤離轉移,多臺發掘機正在村里進行途徑和河流整修。記者在已經退水的村里看到,隨著途徑買通,更多救濟搶修隊伍正在趕來。

記者在年夜王莊鎮采訪的兩天,一路上,各路救濟隊員、基層干部、周邊村平易近,只需相遇,都會相互詢包養網問救災狀況、提示靠內行走留意平安、彼此加油打氣……天然災害眼前,人與人之間樸素的好心在這些“逆行者”中傳遞。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